“在‘十一五’期間我們開發了一些標準,但和我們現在信息化發展以及對標準的要求嚴重不相符。由于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標準。所以出現了一些‘信息孤島’和‘信息煙囪’的情況。”針對當前在醫療機構使用的多種大型醫療設備信息化現狀,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中國衛生論壇上指出。
相比于“十一五”期間信息化標準建設的缺失,衛生部在“十二五”期間推進信息化建設的“3521”工程中,將全面建立全國統一衛生信息標準體系。
據了解,在2011年要立項、要完成的標準是108項,加上已經立項但還未完成的標準,今年衛生部將要完成120余項標準的正式報批與發布。目前已經完成了76項標準的報批工作,76項標準主要為數據類標準。
在衛生信息化“十二五”規劃中,衛生部將分三個階段來進行標準化工作:第一是修訂完善、試點示范;第二階段是推廣應用、強化監管,在已有標準研發一定程度的基礎上,把重點的力量放在標準的推廣應用尤其是標準的管理上來,保證企業、用戶都要用標準來推進信息系統建設;第三階段是要深化發展,在前兩個階段基礎上對標準體系、標準方法、標準的管理機制進一步發展,保證今后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統一標準箭在弦上
根據衛生部的規劃,信息標準體系包括基礎類、數據類、技術類和管理類共四大類的標準體系。
在108項標準中,衛生部將“以業務協同、互聯互通的標準作為優先發展和研發的標準”。在實現統一標準方面,衛生部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在國民健康檔案的標準方面,其技術規范和標準已經實現了統一。
“這方面是我們值得驕傲的,目前,還有很多國家沒有統一的標準,還有爭議,”據孟群介紹:“我國的健康檔案標準由三部分組成。一個是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服務規范;一個是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技術規范;一個是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的數據標準。這3個規范和標準構成了我們國家健康檔案的標準。過去的信息系統是‘農民一個,城里一個,表達不統一,代碼不統一’,現在全部統一了,這是今年衛生部推進衛生信息化標準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除了國民健康檔案之外,衛生信息化的其他方面也將建立全國統一的標準。目前,很多醫院都和企業一起合作開發信息系統。孟群建議:“大家在信息化建設里面,在和某家IT企業合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醒和要求必須按照衛生部頒布的信息標準來開發軟件和操作系統。我們現在醫院用的數字醫療設備全部是英文的,而沒有中文的菜單,英文的菜單跟中國的信息系統之間是不銜接的。現在必須要按照中文的標準來做操作系統,里面的字符和代碼都要用中文,以后,數字影像設備在中國銷售的時候也必須有中文菜單,其中文菜單的信息必須要跟中文信息標準一致。”
標準建設須符合實際需求
“有的時候,即使有了標準,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醫院可能也不見得愿意采納這一標準。”談到“十一五”期間衛生信息化標準建設工作的經歷時,孟群如是表示。
而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于,衛生部和醫院方面在“十一五”期間都過多地重視硬件和業務系統建設,缺乏統籌,對標準工作重視不夠,另外,標準工作管理缺乏常態機制,投入不足。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信息標準處胡建平指出:“標準非常重要,但至今沒有一個機構統籌和推進標準化工作。衛生系統是從科技研究的角度在做標準,標準處將主要從管理的角度來推動標準工作的建設。標準做了這么多年,近些年來才開始得到重視。”
對于標準的建設,與會專家指出,標準化并不是發一個文件即可,而是必須和實際需求相符合,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比較落后。
孟群強調,為了不讓信息化統一標準成為一紙空文,所制定的標準“一定是可操作的信息標準”,這是推進信息化建設“3521”工程的重要基礎條件,沒有這樣一個條件,“3521”的設想完全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另外,標準建設的本身也是信息化頂層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頂層設計和系統設計的要求下,必須要對標準進行研究。
據胡建平介紹:“光依靠衛生信息化標準處也不行,衛生部已經成立了國家衛生信息標準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有20個委員,每一個衛生信息的標準要成為一個行業的標準,必須要通過委員的投票,75%以上委員同意才有可能成為一個行業標準,再報衛生部批準以后發布才能成為衛生標準。這個標準工作是非常嚴肅、非常復雜的工作。”
為了保證標準符合實際需求,還將開展標準的復合型測試和標準成熟度的測試。第一步先做健康檔案的測試,有標準才測,然后再逐步開展電子病例標準化測試工作。
另悉,為了提高醫院參與標準化建設的動力,衛生部將對各醫院、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化水平進行測試,按照星級標準進行評選,所有業務、管理等系統全部實現標準化者才能獲得最高的五星級評級。
計世資訊《2011年中國醫衛行業信息化建設與IT應用趨勢研究報告》預測,2011年中國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投入總額相對2010年將增長25.5%,國家對區域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投資將成為醫療衛生行業信息化主要增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