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眼里,ThinkPad如同一個神秘的黑匣子,打開后能夠為生活帶來無窮的精彩。最初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傳統的日本飯盒,簡約、平實,內里卻錦繡萬分。但大家可能不大了解的是,最初的IBM ThinkPad 并不是現在的樣子。
1991年,計算機分銷商秋季展覽會上,IBM公司展示了一種筆輸入書寫板,一種帶有指示筆而沒有鍵盤的便攜式電腦。露面后,卻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就如同剛問世時的電話,或者其他大部分與時代并不同步的新事物。即使領先于同時代大多數產品,卻并不能迅速為人們所接受。但如今看來,這個和A4紙大小的,連接著一支電子筆的黑色“東西”,卻與震驚世界的某種“平板型電腦”驚人地相似,能夠提供辦公所需的大部分功能——記錄、行事歷、備案等等。
事實上,任何一種創新產品的問世,多半是源于偶然。IBM筆輸入系統的研制,早在1989年就開始了,至今這個工作仍在弗羅里達州IBM公司的一個分部進行。說起個人電腦行業的筆輸入計算,最早是從杰瑞卡普蘭創辦的GO公司開始的。在當時,對于筆輸入系統的市場情況初露端倪,一家國營農場就為其野外人員配備了筆輸入電腦。從當時報刊雜志的報道及各種援引的研究報告中,也能看出市場的潛力。畢竟,人們對于筆輸入電腦的方便與便攜性,有相當的依賴。通過輸入筆的操作,筆輸入電腦完全可以替代紙筆,并將記事本、行事歷、通訊錄、計算器等相關的功能集合在一身,而在數據保存上,又安全了許多。
而這一切,也同時符合了IBM歷來所重視的兩個方面:顧客的需求和良好的行業預測,況且又與IBM正研發的先進技術聯系在一起。于是,在經過了博卡拉頓的主管們深度、全面的分析后,他們認為IBM是應該進入筆輸入電腦的市場了。他們決定讓長期擔任開發工作的經理蘇金主抓這項工作,并選擇了GO公司作為合作對象,全面啟動筆輸入項目的開發。
對于這樣一個類似筆記本,用電子筆進行輸入操作的產品,用個什么樣的名字才合適?既要讓所有人都能記住這個名字,并且代表一個新生的事物,同時還得是“一種不會嚇著初學者用戶”。項目組的成員思考、討論了許久,依舊沒有找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名字。
某天,一次會議上,維恩萊特在匯報新型筆輸入書寫板命名的進展情況時,隨手把一個封皮上印著單詞“THINK”的小本子丟在桌子上。這個黑色的便箋本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特別是封皮上那個單詞“THINK”仿佛叩開了封閉已久的靈感閥門,“但你,那就是一個ThinkPad——一個小寫字本。這就是最好的名字。”開發小組的成員們,認定了這個偶得的名字就是屬于這個新生的產品。再加上征求顧客意見時,顧客們對ThinkPad這個名字相當著迷,紛紛寫信表示贊同,于是,IBM第一代書寫板電腦以此命名,正式發布。
早夭并不意味著失敗
作家黃茵說過,一個人的希望越大,他遭遇失敗的機會也就越多,就跟一個人走的路越長,踢到的石子會越多一樣。ThinkPad的成功之路即是如此。1992年4月16日,IBM第一代書寫板電腦正式發布,人們都對此產品投以了驚異與期待。9英寸*12英寸的外形,重量僅有6.3磅,配置了內置串口等接口,根據不同人的需要還提供外置硬盤、鍵盤等輔助工具。而材質上,保持了IBM一貫的特色,采用堅硬的鎂金屬外殼,經得住從3英尺高上跌落,同時還能減少無線電波輻射。一個10英寸的單色LCD顯示器,讓書寫板電腦與現在一些同類產品幾乎無差。
可是,如大多數新生事物一樣,領先于時代的早產兒總會遭到早夭的命運。由于同時代有太多生產商、太少的用戶,以及有限的用途和昂貴的價格,筆輸入系統市場的發展,在1992年陷入了困境。對于一個新產品來說,不能將成本降低,手寫板電腦無法提供一個理想的形狀(5英寸*7英寸或者8.5英寸*11英寸),也沒有更多優秀的應用程序,特別是娛樂方面的,讓用戶真正享受到使用的樂趣。超時代的設計水平勢必難以順應與當下的消費能力,這一矛盾也只有時間才能調和??上У氖?,資本市場并不能等待勝利女神的眷顧,GO公司最終被AT&T收購。而對于IBM來說,與GO公司的聯盟以及筆輸入書寫板的開發,也漸漸被負面的聲音所蓋過,成為一件不成功的嘗試。一如IBM的卡爾維諾說:“筆輸入系統的開發是一種研究工作,IBM想努力弄清楚以后會是什么發展方向,這一市場空間將被什么樣的產品主導。不過我們在筆輸入系統方面的投資的確太大了。”
回顧這場關于筆輸入系統以及IBM第一代書寫板電腦的征戰,也能發現許多閃光之處,這些閃光,無一不為日后ThinkPad筆記本電腦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輸入系統的開發過程,也是移動計算的重心向日本大和實驗室過度的一部分,之前的合作也為現在多種文化關系中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更為IBM在世界各地的開發小組合作埋下了種子。筆輸入系統的系列產品,盡管沒有獲得大面積的成功,但至少使IBM在筆輸入電腦市場中保住了一片疆土,一些改進型的產品如ThinkPad710T、ThinkPad730T和ThinkPad750P使IBM能夠繼續在一些行業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關于新的界面(語音輸入和筆輸入)、新的形狀因素(提手)依舊在前赴后繼地探索開發著。
當然,對于IBM來說,最重要的還是ThinkPad這個名字的誕生,它讓ThinkPad的用戶將注意力放在他們想要完成的工作上,而并非關注這項技術本身,一如ThinkPad的直譯——思考本,人們通過ThinkPad所要完成的是思考,是一些關于思考的切身需求,而非單純的手輸入技術,這就是ThinkPad名字最大的意義。
縱然,上世紀90年代并非是手寫板電腦的黃金時代,GO公司或IBM公司也無法以足夠的資金來支持手寫板電腦經歷時間的洗磨。雖然當時的ThinkPad手寫板電腦輸給了時間,但失敗中卻蘊含著成功的基因,讓ThinkPad筆記本電腦在現在煥發新姿。